原标题:重磅!成都市“5+2”区域中考分数线公布 今日10点可查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28日,2023年成都市“5+2”区域中考分数线新鲜出炉!6月28日10:00即可查询分数。考生可进入微信公众号“成都教育发布”点击“综合服务”,选择“中考查分”。
经研究确定,2023年中考,“5+2”区域省级示范普通高中填报志愿指导线(简称“省重线”)为553分,一般普通高中填报志愿指导线(简称“普高线”)为504分,职普融通班填报志愿指导线(简称“职普融通线”)为485分。
6月28日12:00—6月30日12:00,升学区域为“5+2”区域的考生网上填报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志愿、中职学校志愿以及五年制高职(含师范)志愿。
升学区域为其余招生区域的考生网上填报“5+2”区域部分普通高中“面向成都市非‘5+2’区域招生计划”、中职志愿以及五年制高职(含师范)志愿,以及按当地要求填报当地高中学校志愿。
考生和家长需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
温馨提示:为方便考生及家长,6月28日—29日09:30-17:00,成都市教育局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招生一站式集中咨询,“5+2”区域考生和家长可自愿前往。集中咨询地点在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前往。
6月28日12点开始填中考志愿 成都今年新增一次补录机会
6月28日12:00—6月30日12:00,成都市考生开始填报中考志愿。
志愿填报有哪些类型?
“5+2”区域录取第二、三批次均设置7个志愿,第二批次可选择填报公办或民办普高志愿,第三批次可选择填报公办、民办普高、职普融通班或中职学校志愿。公办普高包括统招、调剂志愿。
特别提醒:填报民办普高的考生,请认真阅读学校招生章程,知晓学校收费及住宿条件等情况。
2023年中考升学分(含符合政策规定的加分,下同)达到省重线、升学区域和户籍都在“5+2”区域的考生,可填报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高的统招和调剂志愿、参加第二批录取的民办普高志愿。
2023年中考升学分达到省重线、升学区域在“5+2”区域但户籍不在“5+2”区域的考生可填报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高调剂和参加第二批录取的民办普高志愿。
2023年中考升学分达到普高线、升学区域和户籍都在“5+2”区域的考生,可以填报参加第三批录取的公办普高统招和调剂志愿、民办普高志愿及职普融通班志愿。
2023年中考升学分达到普高线、升学区域在“5+2”区域但户籍不在“5+2”区域的考生可填报参加第三批录取的公办普高调剂志愿、民办普高志愿及职普融通班志愿。
2023年中考升学分达到职普融通线,升学区域在“5+2”区域的考生可填报职普融通班志愿。据悉,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探索职普教育融通,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机会,即就读职普融通班后,在高一年级学习期间,经过学业考核,达到对口普通高中学校要求的可转入普通高中就读,普通高中学生也可申请转入中职学校就读。2023年,成都市22所中职学校与22所普通高中学校结对举办职普融通班,共计招生2735人。考生可直接到中职学校和对口普通高中学校咨询、了解相关政策。
值得考生们关注的是,“5+2”区域第三批普通高中录取结束后,成都市教育局将再组织开展一次集中补录(预计将于7月10日—11日填报志愿),为尚未被录取考生再增加一次录取机会。请大家耐心等待,认真关注相关信息。
如何科学填报志愿?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成都市在去年大幅增加普高计划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统筹调控和促建投用力度,普高学位供给持续增加,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进一步扩大。填报志愿既要根据考生本人的中考成绩,也要了解相关学校办学特色和就学距离等,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切忌盲从跟风只将录取分数线作为评判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依据。部分办学水平高且富有特色,但因招生计划体量大而导致往年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的学校值得关注。同时,考生要保持志愿梯度,切忌填“死档”。考生和家长可关注“5+2”区域外的优质普高学校。
管好账号密码。学生志愿填报登录账号及密码应由考生及其家长妥善保管,不要随意交出密码。在此提醒,家长可登录“成都招考”点击“忘记密码”按钮,通过报名时注册的手机号码找回密码;也可带户口簿或学生身份证到报名所在区(市)县招考机构申请重置密码。录取工作将以考生及其家长最终提交的志愿为准。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