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一块冰镇西瓜在手,仿佛就拥有了整个夏天的快乐。
但吃瓜时,你是否经常会看到关于「切开后的隔夜西瓜还能不能吃」的争论?
有人说“隔夜西瓜绝对不能吃”;有人说“隔夜的瓜上细菌数量以亿计”;甚至还有人说“一口隔夜西瓜8400个细菌”……
(资料图)
感觉手上的西瓜瞬间就不香了!一次性吃不完一整个的人,还能快乐吃瓜吗?
1
隔夜西瓜“细菌超标”?
一个好的、完整的西瓜,内部基本上是无菌的。但切开的西瓜失去了瓜皮的保护,就算是放在冰箱中冷藏,菌落数也依然会上升,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
那这个细菌数,对于食品安全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就以大家在超市里买的巴氏牛奶的微生物安全标准为例:
同一批牛奶,取五个样品进行检测,如果每个样品的细菌数都不超过100000个/克,而且最多只有两个样品的细菌总数超过50000/克,那么这个批次的牛奶就是合格的。[1]
这听起来,是不是比“一口8400个细菌”更吓人?
因此,如果只是普通细菌(即菌落总数)超标,只能证明西瓜表面有细菌在繁殖,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危害。[2]
只要你使用的是干净的刀具、砧板切瓜,且及时用干净的保鲜膜包裹并放入冰箱,即使隔夜放了也能吃。[2]
2
为何吃隔夜西瓜会拉肚子?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有时候吃了隔夜西瓜,真的会拉肚子?
其实,隔夜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致病菌”。
细菌、微生物有好坏之分,有的对人体无影响,有的甚至有好处,如“益生菌”。
是否会对人造成危害,关键要看西瓜上有没有“致病菌”。如常见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
如果没有被致病菌污染,即使不切掉表层,也完全是可以放心吃的;
但如果已经被致病菌污染了,即使你切掉西瓜表层,还是可能使人生病。
3
科学吃瓜指南
当然,从新鲜和尽量降低西瓜染上致病菌风险的角度,还是推荐大家买小一点的瓜,尽量一次就吃完。
如果实在吃不完又怕浪费,那就收好以下的《科学吃瓜指南》,保障口感和安全性!
吃瓜群众就位
西瓜的正确打开方式
1
注意西瓜切开的时间
对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切开的瓜,就不要存到第二天再吃了。
买回去之后,削掉切口处的一层,然后及时吃掉为好。
2
切小块的西瓜更要小心处理
一般来说,切小块的水果如果不放在冷柜里,最好不要买。即便放进冷柜,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也最好不要冒险。
3
及时放冰箱冷藏,注意冰箱卫生
切开一个西瓜之后,先把要马上吃的部分留出来,其余不吃的部分也别切小块,立刻盖上保鲜膜放进冰箱。
冰箱储存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密封储存」「及时清理」。
如果切开的西瓜在家里室温下放了很久,细菌已经增殖严重,再放到冰箱里过夜,就很不安全了。
4
使用干净的切瓜工具
最好准备专门切水果的刀和板,不跟切菜/肉的混用。实在不行,切生蔬菜之后,也要先把刀和菜板洗净消毒后再切西瓜。
另外,切瓜前不仅要洗干净手,还要洗干净西瓜表皮。
做好这些,隔夜西瓜也是基本安全的。实在觉得表皮上的细菌很膈应,也可以把表皮薄薄削掉一层再吃。
当然,如果看到西瓜已经明显变质,就要毫不犹豫丢掉,这样才能做个聪明的“吃瓜群众”哦~
来源:新浪新闻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