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刚刚散去,中山市拼经济、抓招商、抢先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已扑面而来。
2月7日,在中山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市长肖展欣作了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中山将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两个“一把手工程”正是中山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资料图】
过去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的中山,如今比任何时候都渴求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阵地上,新的环境、新的气象、新的布局,新一年,中山正全力以赴谋取新的发展。
谋发展:
纸上“蓝图”项目化 便于落地可操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思路清晰,整个报告总结去年工作只有6页,四分之三的篇幅都在谋划今年的工作”,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冯镜华表示。
在2023年工作安排中,“坚持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牵引,参与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建设”被放在首要位置。“这不是纸上的蓝图,每项举措都有具体项目对应,可操作性很强”,冯镜华认为。
“东承”方面,中山今年围绕“六个一体化”,将启动深中合作创新区、深中现代科技工业城建设,打造深中港高端制造合作基地、深中澳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设立深圳宝安机场中山候机楼等。中山与珠江口东岸的连接变得清晰。
“北融”方面,中山将推动北部片区与佛山开展智能家电产业链协作,共同打造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谋划推动佛山地铁11号线延伸至中山。这意味着继广州、中山之间的南中城际确定动工后,中山与佛山也有望实现地铁连接。
重大平台方面,翠亨新区今年规划建设世界级滨海景观长廊,加快中广核南方中心、康方湾区科技园、华润燃气总部基地、庄严芯城等重大项目建设。翠亨新区的面貌变化真实可感。
“把绘制的蓝图具体化、项目化,让大家知道怎么干,对推动新一年工作切实有效”,冯镜华认为。
拼经济:
经济承压保持定力大力拓展产业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山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60%。这是当前中山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制造业当家的奋进方向。
中山土地开发强度近40%,是全省唯一减量规划的城市。由于土地低效利用、碎片化严重,近10年来,中山工业投资增长乏力。“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指标,就是要用数字说话,扭转中山当前的局面”,冯镜华指出。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山规上工业承压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99.52亿元,同比下降1.4%。分门类看,全年制造业同比下降1.6%。
面临压力也要保持定力,中山坚持自我革命、自我挑战、自我跨越,2022年持续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业投资增速亮眼。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山工业投资增长20.4%,占全部投资比重27.2%,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2%,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9.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8.2%。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提出实在的举措。“工改”方面,中山今年计划整备工业园区建设用地5000亩,形成100亩以上连片工业用地20块。产业园建设方面,将实行“一园一策一专班”,推进园区“九通一平”标准化建设。制造业方面,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光电光学、灯饰照明、中山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产业等新时代“十大舰队”。
“希望中山进一步出台关于制造业当家的扶持政策,点燃工业‘主引擎’”,中山市人大代表、小榄商会会长李健标表示。作为中山企业家,李健标对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更为关注,“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和政策引导,让中山规上工业企业扎根中山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充分释放企业潜在产能。”
抓落实:
市领导率先领任务 “一把手工程”落实处
值得关注的是,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也是今年中山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
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家电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据资源归集整理、互联共享、开放利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打造一批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推动5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提质增效。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每位市领导牵头联系1个以上大项目,链长带头开展产业链招商,各镇街、各部门同向发力,鼓励国资国企“以投促引”,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强大合力。开展靶向招商、精准招商,重点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建立招商台账,提升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力争在引进百亿级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直接给市领导定任务,对“一把手”提要求,“看过二十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在报告里明确责任到人”,冯镜华感慨,这也是中山面临发展挑战,体现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
南都中山两会报道组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吕婧 刘贤沛 实习生:钟静远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